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屬性,是土壤為植物生長供應和協調養分、水分、空氣和熱量的能力;是土壤各種基本性質的綜合表現,是土壤區別于成土母質和其他自然體的本質的特征,也是土壤作為自然資源和農業生產資料的物質基礎。土壤肥力的測定可以使用土壤養分速測儀進行快速的測定分析。
土壤肥力的構成要素大致包括4個方面,即養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養分因素主要指土壤中的養分貯量、強度因素和容量因素,主要取決于土壤礦物質及有機質的數量和組成。土壤向植物提供養分的能力并不直接決定于土壤中養分的貯量,而是決定于養分有效性的高低。土壤養分的實際有效性還受土壤養分到達植物根系表面的狀況的影響,包括植物根系對養分的截獲、養分的質流和擴散三個方面。
物理因素是指土壤的質地、結構狀況、孔隙度、水分和溫度狀況等,它們影響土壤的含氧量、氧化還原性和通氣狀況,從而影響土壤中養分的轉化速率和存在狀態、土壤水分的性質和運行規律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長力和生理活動。物理因素對土壤中水、肥、氣、熱各個方面的變化有明顯的制約作用?;瘜W因素是指土壤的酸堿度、陽離子吸附及交換性能、土壤還原性物質、土壤含鹽量,以及其他有毒物質的含量等。它們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土壤養分的轉化、釋放及有效性。生物因素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及其生理活性。它們對土壤氮、磷、硫等營養元素的轉化和有效性具有明顯影響,主要表現在:①促進土壤有機質的礦化作用,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磷、硫的含量;②進行腐殖質的合成作用,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③進行生物固氮,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來源。
技術支持:環保在線 管理登陸 sitemap.xml